以思政引领力塑造高校立德树人新格局

画好育人同心圆是动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强大思政引领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回答好的新时代课题。高校要构建和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顶层设计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欧琳宗  曾永平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加快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提供有力支撑。强大思政引领力是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最鲜明的特征,彰显了教育强国的政治属性,为塑造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新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准政治方向是根本。高校是人才聚集高地,是意识形态斗争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肩负着国家人才培养、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政治方向对了,引领力才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后果。每个国家都会按照政治要求去培养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并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作用。尤其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爱国主义作为坚强有力的价值引领和强大精神信仰依靠,将爱国主义价值引领作为提升思政引领力的重要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正在加快探索人才自主培养的新路,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人才之基。聚焦人才支撑战略,我国正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人才之基。将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使命,高校必须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高校必须坚持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自觉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党和国家要求,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眼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的新使命新任务。

  办好思政课是关键。高校课程体系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类组成,而大多数教学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思政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增强人才培养思政引领力的关键所在,必须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针对性。高校既要重视发挥思政课作为全校性公共必修课的“专业课”作用,更要重视其作为大学生价值引领和思想引领“综合课”的重要地位,统筹好两类课堂,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健全思政课学科体系支撑,完善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支撑和专业滋养,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革新来让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树牢协同育人理念,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将其他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引领、政治引领、价值引领、道德教育挖掘出来,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贴近现实,推动学校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兴趣点和接受习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厚植其家国情怀。

  提升教师素养是基础。教师乃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校教师肩负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使命,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强化思政引领力最直接的基础,高校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主动提升自律能力,坚决抵制损害党中央权威、国家利益的言行,自觉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重视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建设,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选聘、培养教师,不断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重视教师对未来人才的培养,使得高校教师能够回答学生现实生活的疑问,化解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切实扮演好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更好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社会进步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

  画好育人同心圆是动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强大思政引领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回答好的新时代课题。高校要构建和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顶层设计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要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作用,积极承担起地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打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强化各学段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和协同,做好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切实增强高校的思政引领力,培养时代新人,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欧琳宗:梧州学院;曾永平:江西师范大学。本文系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爱国主义对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价值引领研究”(项目批准号:23BKS181)阶段性成果、2024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4LSZ065)阶段性成果]

  (文章转载自:中国文化报数字报)

【如您详细了解关于大思政教育培训相关信息,可联系老师:15510480752(同微信)】

Emory Rowland

关注我们

关注西柏坡大思政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官方公众号,了解实时最新基地动态!如果您更快更直接的了解学习培训课程、路线、费用等详细信息,您可以直接连接主职老师:1551048075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