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思考

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精神内涵,这些精神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高校将红色文化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借助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可以进一步培育大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奋斗意识,推动大学生心理发展朝着更加成熟、健全的方向迈进。

红色文化的本质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我们党和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从形成到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具备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之处,这种独特性展现出鲜明的红色文化特质,并贯穿其发展的始终。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铸魂育人资源,必须充分发挥其育人功效,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

红色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高度契合。红色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积极的精神滋养,通过红色文化的熏陶,能够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心态,这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红色文化所包含的丰富精神内涵,能够有效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滋养心灵、塑造品格的重要素材。在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红色文化孕育出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红色文化形态,展现了丰富多样的精神内涵,这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帮助大学生培养阳光心态、滋养美好心灵和塑造心理品格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从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视角来看,红色文化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切实推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与形成。比如,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为大学生在多元思潮激荡中提供价值坐标系。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在宏大历史叙事中找到正确的个人坐标,建立深刻的价值认同。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对于高校而言,要想让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大放异彩,必须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这一关键环节绝不能忽视。红色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挖掘红色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寻红色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契合之处,构建两者融合的有效路径,可达成红色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深度与广度上的有机融合与高效互通,构建起协同共进的教育生态,这是开启后续作用的“金钥匙”。高校可以开展红色文化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库,为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坚实的素材支撑,助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构建红色文化心理课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创新教育形式,注重专业转化,才能实现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高校推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教育方式的革新,这一革新的主要阵地就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其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与独特优势,着重推进教育方式革新,积极构建红色文化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该课堂可围绕红色文化这一核心主题,开展一系列具有连贯性和主题性的红色文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红色文化的形成走向为清晰脉络,向学生全面真实地还原革命事迹,助力学生更为深入、透彻地理解革命先烈的优良品格,以此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依托红色实践教育育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红色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一方面,高校可以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并借红色教育基地的感染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正向的引导与激励。另一方面,高校可以组织安排大学生前往红色根据地、博物馆等参观学习,同时邀请专业人士为大学生讲述红色故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革命先辈的坚韧品质,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激励。高校也可与地方红色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

(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加强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其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能力。通过工作坊、研讨会等形式,帮助教师掌握将红色文化转化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行为观察等多种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为教师改进教育实践提供依据。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实践,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精神源泉。

(王蓉系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罗定华系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4SKSZ104)

【如您详细了解关于大思政教育培训相关信息,可联系老师:15510480752(同微信)】

Emory Rowland

关注我们

关注西柏坡大思政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官方公众号,了解实时最新基地动态!如果您更快更直接的了解学习培训课程、路线、费用等详细信息,您可以直接连接主职老师:1551048075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