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培养一批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

  冯誉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培养一批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新实践,聚焦现代化建设的新特点、新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抓住理念、内容和方法等三个着力点,高质量地完成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崇高使命。

  聚焦立德树人新要求,着力更新教育理念。培养一批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各方面契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使命。与时俱进持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以正确的理念引领发展,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时俱进,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养分。一是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位置,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二是牢固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立德”的关键在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导向和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必须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引导青年一代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之中。三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为广大青年学生全面发展进步创造条件。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秉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着眼于广大青年学生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创新创造活力。

  聚焦新时代伟大变革新实践,着力优化教育内容。将新时代伟大变革的生动实践融入思政课,以事实支撑道理,用道理诠释事实,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坚实的内容支撑,是增强思政课内容的解释力、感染力,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必然要求。

  在聚焦新时代伟大变革新实践的基础上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教育内容的广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国家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办好高校思政课,要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使广大青年深刻领会、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发展。增强教育内容的厚度,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要将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成功案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充分展现新时代伟大社会变革的新成就、新风貌,激发青年学生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己任的责任感,成为“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强化教育内容的深度,用彻底的理论说服、争取青年。要善于用学术讲政治,用学理分析现实,从理论上深刻剖析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内在机理,向青年讲清、讲透伟大变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回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等问题,不断增强青年学子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聚焦媒介技术新发展,着力创新教育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一轮科技革命来势迅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模拟仿真等为代表的媒介技术,正深刻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知识传授模式。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技术变革的趋势,化挑战为机遇,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方式创新,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时代感。

  媒介技术是人的意志的延伸,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秉持“育人为本,技术为用”的价值导向,合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推动教育方法的创新。构建立体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依托数字仿真、数字孪生和AR、XR等数字技术突破传统思政课堂的时空限制,将红色遗址、历史场景转化为云端数字场域,构建物理校园与虚拟空间虚实交融的立体育人空间,推动思政教育场域从标准化课堂延伸为覆盖历史长河与现实社会的泛在“无限课堂”。开发智能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打造“一站式”、联通化、智能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运用数字技术把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红色文物等各类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数字性转化并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联动,使思政教育资源以数据、图像、视频等立体、直观的全新方式“被看见”,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达成精准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依托大数据分析、智能推荐等技术,动态监测思政教育数据和学生思想动态,运用大数据实时追踪学生的关注热点和认知倾向为学生画像,并通过全景式采集数据,实现从“群体画像”到“个体画像”的迭代升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实现学情诊断、日常引导等精准化。

  【作者系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基地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重要论述研究”(23YBQ058)阶段性成果】

  作者:冯誉萱

  责编:刘畅畅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如您详细了解关于大思政教育培训相关信息,可联系老师:15510480752(同微信)】

Emory Rowland

关注我们

关注西柏坡大思政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官方公众号,了解实时最新基地动态!如果您更快更直接的了解学习培训课程、路线、费用等详细信息,您可以直接连接主职老师:1551048075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