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思政课教师研修班:如何推动教育融合创新?
本文聚焦2025年高校思政课教师高级研修班,结合国家政策与实践案例,深入解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培训的创新路径,探讨如何通过战略设计、师资培养和生态优化,提升思政教育实效,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5年高校思政课教师高级研修班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示范培训班,作为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正引发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这一研修活动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教师能力提升为核心,旨在构建贯通大中小学的思政教育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

一、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战略价值重构
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宏大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求是网指出,这一工程通过纵向贯通各学段教育目标、横向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例如,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过跨学段教学展示,生动呈现从小学启蒙到大学深化的递进式育人逻辑,印证了教育目标的梯度衔接与内容体系的科学分布。
这种一体化设计突破传统分段教育的局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各学段课程,实现“启蒙-奠基-提升-升华”的育人链条。如大余县在实践中探索思政课校本课程一体化设计,强化法治教育、劳动教育等专题内容,使思政教育更具系统性和针对性。这种改革不仅是课程形式的创新,更是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体现了对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精准把握。
二、研修班的多维赋能路径
2025年研修班以“理论研修+实践探索”为双轮驱动,构建立体化培训模式。广西科技大学主办的研修班采用实地参观、现场教学、专题讲座等多元形式,组织教师深入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对思政教育的情感认同。这种设计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将思政教育从书本延伸到现实场景,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范式。
在理论层面,研修班邀请权威专家解读政策、剖析案例。西北民族大学研修班中,专家以“AI时代教师核心价值”为切入点,强调思政课需从知识传递转向思维引导,为教师应对教育变革提供理论支撑。同时,研修班注重跨界融合,如漳州市研修班邀请高校学者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研学实践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推动理论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突破
教师是思政教育的第一资源,研修班通过“分层培养+协同发展”机制提升队伍素质。宁夏教育厅组织的研修班建立跨学段集体备课制度,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经验交流与智慧共享,有效解决思政课教学“上下一般粗”的问题。这种协同机制不仅优化教学内容,更推动教师从“单兵作战”转向“团队攻坚”。
值得关注的是,研修班特别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七一网强调,思政课教师需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为根基,将家国情怀融入教学全过程。例如,延安大学研修班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师德专题培训,通过实地学习革命先辈事迹,引导教师厚植教育情怀,提升育人境界。这种精神洗礼与专业培训的结合,为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提供了新思路。
四、教育生态的系统性优化
研修班的最终目标是构建开放融合的思政教育生态。宁波市通过“四个融合”策略,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实现课程思政、实习实践、校园活动与文化建设的深度联动。这种生态化改革使思政教育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升级”,形成多方协同的育人合力。
在资源整合方面,研修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开设的德育系列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提供普惠性学习平台,打破地域限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这种资源配置模式不仅提升培训效率,更推动思政教育从“精英培养”走向“全民覆盖”。
2025年高校思政课教师高级研修班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示范培训班,是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的生动实践。它以战略眼光重构教育价值,以创新路径赋能教师发展,以系统思维优化教育生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随着这一工程的深入推进,思政教育必将在培养时代新人的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