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内涵丰富,为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指明方向。
王 梅 魏晓伟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内涵丰富,为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指明方向。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有助于提升党务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养,推动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强化思想引领。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定的思想指引。在数字化时代,多元文化和思潮激荡,影响着党务工作者的思想。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能帮助党务工作者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通过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确保高校党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提升工作使命感。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党务工作者提供了务实的工作责任指引。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党务工作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肩负着这一重要使命。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能让党务工作者明确初心和使命,全身心投入党建工作。
激发创新活力。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党务工作者克服困难提供了坚定的意志品质指引。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高校教育模式发生了变革,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工作方法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能激发党务工作者的改革创新精神,促使他们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发展。
追求无私奉献。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党务工作者提供了崇高的价值观指引。在党务工作中,党务工作者应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队伍建设,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党员身份和为党工作的职责。通过心系师生、情系师生,在服务好师生的过程中诠释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为实现师生共同成长成才而不懈奋斗。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理解不够深入。一方面,部分高校党务工作者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往往停留在开党组织生活会上集中学习和简单阅读的层面,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价值缺乏深入理解,未能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党务工作者未能将伟大建党精神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导致工作浮于表面,难以取得实效。
工作方法缺乏创新。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过程中,一些高校党务工作者仍采用传统的工作方法,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手段。例如,在利用新媒体开展党建宣传教育工作方面比较滞后,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调动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活动方面,活动的设计缺乏针对性,未充分考虑师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难以确保活动质量。
制度保障不够完善。目前,部分高校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例如,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未将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纳入党务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导致党务工作者对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工作不够重视,党建工作的成效不佳。在激励机制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难以激发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路径
加强理论学习,深化思想认识。高校应定期开展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解读,帮助党务工作者系统地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党务工作者也应自觉学习和运用所学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党建网站、“学习强国”等平台,推送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资料;举办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读书会、知识竞赛、演讲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充分开展线上线下学习、研讨活动,深化党务工作者的思想认识。
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实践载体。高校党务工作者可采用多样化的工作方法,包括情景教学、体验教学、实地调研等,如组织师生到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等参观学习,让师生感受革命先辈的伟大事迹。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党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伟大建党精神。
完善制度保障,建立长效机制。将伟大建党精神的践行情况纳入党务工作者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从思想政治表现、工作业绩、服务师生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对表现突出的党务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务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应对存在的问题,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党务工作者队伍,推动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王梅: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魏晓伟: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本文系2023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3SKDJ022)研究成果][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