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红色教育:高校马院教师 5 大收获

高校马院教师走进西柏坡,红色教育研修带回 5 点收获,思政课堂将迎深层变革。

  西柏坡的风比想象中硬,吹得人睁不开眼,却把一段段被文件尘封的往事吹得活灵活现。站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的木桌前,我脑子里忽然冒出一句课本里常见却常被忽略的话 ——“务必保持谦虚谨慎”。那一刻,它不再是铅字,而是带着土腥味、带着煤油灯味的提醒。

  同行的一位青年教师悄悄在本子上写下 “赶考” 二字,笔尖顿住,像被什么拽住。我凑过去,他低声说:“原来‘赶考’不是比喻,是真要背着行李、顶着枪林弹雨去答题。” 我没接话,只在心里把这句话又念了一遍,像把一块烧红的铁按进冷水,滋啦一声,冒出白烟。

高校马院教师西柏坡红色教育收获

  讲解员讲到 “六条规定” 时,语速放慢,像怕惊动墙上的老照片。我盯着那张 “不做寿” 的条文,忽然想起自己上周刚给学生布置的 “仪式感” 作业 —— 要求他们拍一张与党旗的合影。那一刻,羞愧像潮水漫过脚背。原来真正的仪式不在镜头里,而在心里是否记得 “为什么出发”。

  午后,我们坐在柏坡岭的石头上啃馒头。一位老教授掰开一半递给我,说:“当年他们连馒头都吃不上,还想着怎么让四万万人都吃上。” 我咬了一口,粗粝的麦麸刮着舌头,却尝到一种久违的甜。那不是糖,是 “把人民放在心上” 的甜。

高校马院教师西柏坡红色教育收获

  返程的车上没人说话。我翻开笔记,发现上午记的 “理论联系实际” 五个字被汗水晕开,像一朵模糊的墨花。忽然明白,红色教育不是把红色 “教” 给学生,而是先让自己在红色里 “洗” 一遍。洗什么?洗掉 “我讲你听” 的傲慢,洗掉 “文件到文件” 的惰性,洗掉 “成绩即终点” 的短视。

  夜里,我把西柏坡带回的土撒在窗台的花盆里。土里有碎瓦片、有枯叶,也有看不见的微生物。我想,思政课就该这样 —— 不只有光鲜的 PPT,还要有这些带着尘土的 “为什么”。下次上课,我要让学生摸一摸这片土,问他们:“如果当年是你,敢不敢用这土捏出一个新中国?”

  西柏坡没给我答案,只给了问题。而问题,才是课堂最锋利的犁铧。

【如您详细了解关于大思政教育培训相关信息,可联系老师:15510480752(同微信)】

Emory Rowland

关注我们

关注西柏坡大思政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官方公众号,了解实时最新基地动态!如果您更快更直接的了解学习培训课程、路线、费用等详细信息,您可以直接连接主职老师:1551048075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