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创新传统文化育人载体、开展沉浸式文化实践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策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原瑞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创新传统文化育人载体、开展沉浸式文化实践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策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增强文化自信与价值认同,在传承创新中坚定理想信念与道德追求。

  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课堂是高校育人的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应用到高校课堂,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厚植文化根基,在文化熏陶中树立正确观念。

  首先,高校思政课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课程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高校思政课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修身思想、道家的处世哲学、法家的治国理念等,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厚植思政课的文化底蕴。

  其次,高校专业课堂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仅包括道德、艺术、哲学等适合应用于思政课堂的内容,还包括语言文字、风俗礼仪等适合融入专业课堂进行技能培养的要素。专业课教师应依据不同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实现文化浸润、思政教育与专业能力的协同提升。

  当然,高校课堂教学在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时,教师应在深入了解学生认知基础、兴趣爱好和文化接受能力的前提下,精心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突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避免“一刀切”或“泛文化”式的内容堆砌。

  创新传统文化育人载体,打造立体式育人新模式

  在数字技术深刻影响教育生态的背景下,高校教师要积极适应数字化与网络化发展趋势,主动探索技术工具与价值引领目标深度融合的路径。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利用他们普遍喜欢的网站或平台开展教育工作。以微信平台为例,可以创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公众号,通过系列推文、互动问答、非遗技艺揭秘等形式,将传统文化理念转化为符合青年话语体系的内容,实现教育从课堂到网络空间的延伸。同时,在微信平台社群功能的支持下,还可组建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传统文化研习社群,开展主题宣讲、征文创作等活动。

  此外,可以举办线上线下融合的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非遗技艺体验工坊等活动,形成立体式的积极向上的文化育人氛围。比如,依托虚拟现实、直播互动等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平台,以竞技化、游戏化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校内建设非遗工坊,开设传统剪纸、茶艺、篆刻等课程,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来现场指导,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精髓。这种立体化教学模式,既发挥了网络技术的传播优势,又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沉浸式文化实践活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探索“校地合作”的文化育人路径,将本地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和生动载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观照性、具体针对性与情感亲和力。

  一方面,高校可以依托当地历史文化遗址、非遗项目基地、传统手工艺工坊等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实地参观、访谈调研和文化观察,通过本地化、生活化的实践路径,使抽象的文化基因转化为可感知、可践行的育人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滋养当代青年精神世界的源头活水,实现文化传承与价值塑造的双重育人目标。

  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联合地方政府、文化机构和社会团体,共同打造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等沉浸式文化实践活动。在这些情境化、互动化的活动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通过深度参与和亲身体验的方式,也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和学习热情,进一步加深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锻造思政育人关键力量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更好地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打造一支既精通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深谙传统文化精髓的教师队伍。

  从高校层面来看,应重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通过构建系统化、层次化的培育体系,使教师获得更多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机会。如开展专题培训、文化研修、校际交流等,在培养培训和交流研讨中增强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升教师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教学内容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将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

  从教师层面来看,需充分发挥个体能动性,增强自我提升意识与专业成长自觉。要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和独特功能,通过广泛阅读传统文化著作、参与研讨培训等途径,不断丰富个人的文化知识。还要有意识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科研活动,不断提升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内涵、独特价值及其应用途径的认识和研究水平。

  (作者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如您详细了解关于大思政教育培训相关信息,可联系老师:15510480752(同微信)】

Emory Rowland

关注我们

关注西柏坡大思政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官方公众号,了解实时最新基地动态!如果您更快更直接的了解学习培训课程、路线、费用等详细信息,您可以直接连接主职老师:1551048075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