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视域下党校增强党员干部文化自信的策略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党校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研究这些挑战并提出策略,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自信包含对国家和民族的充分肯定,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职责,在增强党员干部文化自信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党校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研究这些挑战并提出策略,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党校增强党员干部文化自信面临的现实挑战
当前党校在增强党员干部文化自信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一是在全球化浪潮下,多元文化思潮不断涌动。部分党员干部因缺乏足够的文化鉴别力,对本土文化难以形成深刻认知,削弱了文化认同感,甚至动摇了文化自信的思想根基。二是部分党校在开展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过程中,部分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未能有效适应新需求。教学内容方面,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解未能结合现代社会发展挖掘其新内涵。教学方式方面,一定程度存在互动性、实践性不足的情况。三是部分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阐释其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核,也有一些教师对数字文化、非遗传承等研究不足,在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时,难以提供有效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党校提升党员干部文化自信的策略
(一)强化意识形态引领,应对多元文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党校须通过强化意识形态引领来筑牢党员干部的文化自信根基。首先,可以构建“历史—理论—现实”三位一体的阐释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深入解读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内在逻辑。其次,可以建立“比较—批判—建构”的认知框架,通过系统开展文明对话研讨,引导党员干部在文明比较中把握中华文化和而不同、天下为公等思想理念的当代意义,自觉抵制错误思潮。最后,可以创新“价值—符号—叙事”的传播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红色经典重读、革命文物数字化展陈等方式,深化情感认同。通过价值共鸣、情感激发和实践养成,帮助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文化自信和坚定信念。
(二)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提升教育实效性。为了有效提升党员干部文化自信教育的时效性,党校可以通过教学方法革新,创建“互动学习—沉浸体验—持续转化”三结合的教育模式。首先,在互动式学习中,党校要关注教育阶段党员干部与教育者之间的学习交流,借助理论研讨、问题驱动的互动模式,带动学员在相互学习当中进一步深化对文化价值的理解。其次,在沉浸式教学方面,党校应依托情境化教学手段,借助现代技术或实地实践,营造具身化的学习环境。通过情感共鸣与角色代入,使抽象的文化理念具象化,帮助党员干部在体验中强化文化归属感,形成深层次的价值认同。以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搭建“云端红色记忆馆”为例,采用数字化方法再现革命历史场景,依托“角色融入+任务引领”的亲身体验式学习,推动党员干部借情境互动达成价值共识。最后,党校还应加强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化,聚焦知行合一,推动党员干部将文化认知转化为实践能力。党校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课题的攻关立项,安排学员结合基层治理案例规划文化赋能方案,在经历“方案论证—专家反馈—反复优化”的闭环流程里,带动文化认知向实践技能转变;在遵循意识形态教育规律基础上,通过具象化、参与式的教学设计,推动文化自信教育进一步入脑入心。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文化教育专业性。党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党员干部文化自信培育成效紧密相连。党校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和增益师资团队的政治素养、文化底蕴以及实际操作本领,为文化自信教育提供坚实的专业保障。党校可以从政治素养筑基、文化底蕴赋能、实践能力增效等方面入手,统筹师资能力提升途径。党校可以建立起一套“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专题研修”长效机制,借助经典原著研习、文化对比探究等模块化课程,提升教师借助历史唯物主义剖析中华文明演进规律的本领,引导学理的深度和内涵。党校可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码行动”,分别设定典籍精读探究、非遗技艺研习实践、数字文化解析研讨等研修范畴,引导教师从哲学内核、实践形态、传播规律等维度把握文化发展逻辑,形成话语转化能力。就教学实践需求而言,党校可以搭建“学术导师+实践导师”双轨培养架构,邀集高校学者拓展理论认知,同时让教师参与到乡村振兴、红色资源活化之类的实践项目里,在实地田野考察中萃取文化自信教育的现实生发点,建成“跨界师资互助体系”,聚合党校授课教师、非遗传承行家、网络文化钻研者等多样主体,形成“理论诠释—技艺展现—传播新变”协同育人格局。党校还可以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案例擂台赛”“教学创新工作坊”等活动,推动教师把文化研究成果转变为课程素材,切实提升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以文化自觉引领价值认同的专业能力。
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来看,党校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文化自信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多元文化带来的影响,以及教育方法和师资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强化意识引领、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等策略,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文化自信教育效果。未来,党校要不断升级教育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坚定文化自信的干部提供坚实的保障,助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作者:李艳玲 系中共阜新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