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转化和开发利用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有助于不断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高小钠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有助于不断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因此,要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转化和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发展红色文旅产业,助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文旅产业,对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可大力发展红色文旅产业,将红色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鲜明亮点,高效赋能经济发展。

  红色文旅产业赋能经济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等要求和理念,为加快构建红色文旅融合发展体系、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方向引领。地方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承担起盘活红色文旅资源、发展红色文旅产业的责任,加强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集中统筹和开发利用,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借助文旅资源普查契机,组织开展红色文旅资源全面普查和资源摸底工作,为实现红色文旅产业的总体布局和系统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加快制定和完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以及红色旅游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坚持以地方特有的红色文化遗存及重大事件、重要战役、重要人物等为线索,精心布局红色文旅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工作做实做细,探索出一条差异化、高质量的融合发展路径。比如,河南郑州为推动红色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出了红色精神专项之旅、“红色旅游+”融合之旅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同时依托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进行宣传推广,依托人才培训和岗位练兵做好管理服务和讲解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切实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拉动了文旅消费。

  发展跨界融合产业,带动产业经济新业态发展

  伴随红色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及广大受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多元,应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以更为系统、全面的供给和服务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多元文化产品的需求。

  多产业链条并进,共同助力经济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影视产业”的跨界融合,既是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的体现,也是助力影视产业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比如,安徽肥东聚焦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红色影视+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坚持从电影制作、宣传造势、场景运用等方面协同发力,力争以精品红色电影打造红色影视IP,当地近年来拍摄的《瑶岗1949》《双山阻击战》等红色影片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红色文化资源+生态旅游”“红色文化资源+农业观光”“红色文化资源+休闲康养”“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研学”“红色文化资源+网络游戏”“红色文化+民俗体验”等多种产业发展新业态出现,创新红色文化供给模式,彰显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立足文化数字化转型发展背景,应牢牢把握机遇,积极拥抱数字技术,推动红色文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用数字技术讲好红色故事、续写红色文化新篇章,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依托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其一,数字技术赋能优化内容生产方式。借助5G、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对红色文化遗址、历史文物等进行格式转化和数字化呈现,使广大游客足不出户便可线上浏览、在线参观,带动文旅产业的生态空间发展。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赋能,打造数字化文化体验馆和数字艺术馆,为受众打造身临其境、虚拟仿真的红色文化场景,强化其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比如,贵州依托科技赋能打造的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试运营一年就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其二,数字技术赋能促进传播方式改变。聚焦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开发一系列红色主题教育课程、在线教育读本、教材,扩大红色文化的覆盖面。拓展红色文化应用场景,拓宽价值实现通路。将红色文化融入文化产品、生活日常的方方面面,设计制作融入红色文化元素的国潮服饰、国潮文具、国潮家居用品、体育用品、装饰用具等;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设计灵感和创作灵感,开发红色文化主题餐厅、主题酒店、主题文创产品等,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转化和价值变现。其三,互联网平台助力交易渠道拓宽。借助网络电商、社交媒体等渠道的优势销售红色文化旅游产品、文创产品和数字藏品等,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实现数字化产品的多渠道销售。其四,数字技术赋能全产业链条转型升级。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的引入,使得红色文化产品的智能建模、生产制造、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同时依托智能监控设备、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的赋能,充分发挥其在智能追踪、算力分析、数字追溯等方面的功能,实现对红色文化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售后等各环节的实时监控、远程控制,切实保证红色文化产品“质、量、效”的生产要求,为红色文化产品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系吉林警察学院经济犯罪侦查系讲师。本文系2024年吉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金税四期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财税风险管理研究”(JJKH20241174SK)成果](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数字报)

【如您详细了解关于大思政教育培训相关信息,可联系老师:15510480752(同微信)】

Emory Rowland

关注我们

关注西柏坡大思政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官方公众号,了解实时最新基地动态!如果您更快更直接的了解学习培训课程、路线、费用等详细信息,您可以直接连接主职老师:1551048075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