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思政课: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创新实践
西柏坡大思政教育基地创新推出"传统文化与历史文化传承"课程,通过文物展陈、非遗技艺体验和黄河流域文化专题等内容,让学员在互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课程设计注重体验性与系统性,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提供了生动范例。
探秘西柏坡:传统文化与历史文化传承的思政教育实践
西柏坡大思政教育基地作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近年来创新性地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体系。其中”传统文化与历史文化传承”课程通过文物展陈、非遗体验等生动形式,让学员在触摸历史中感受文化魅力。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课程的特色内容与教学价值。

一、文物展陈:中华文明的直观呈现
西柏坡基地精心策划的博物馆文物展陈课程,选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的代表性文物复制品。据河北省文物局资料显示,这些展品涵盖了青铜器、陶瓷、书画等主要文物类别,系统展示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展脉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课程采用”文物+故事”的讲解方式,将每件文物背后的历史事件、工艺技术娓娓道来,使学员在观赏实物的同时理解其文化内涵。
二、非遗技艺:活态传承的文化瑰宝
在非遗技艺体验环节,学员们可以亲手参与剪纸、泥塑、年画等传统工艺制作。这些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技艺,通过基地邀请的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实现了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传承的转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调研数据显示,这种体验式教学能显著提升学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90%以上的参与者表示加深了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认识。
三、区域文化:黄河流域的文明密码
作为课程亮点,黄河流域文化专题深入解读了这片中华文明发祥地的独特魅力。从彩陶艺术到农耕文明,从治水智慧到民俗风情,课程通过实物展示、影像资料、情景再现等多种形式,完整呈现了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其著作中特别强调,黄河流域文化是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关键所在,这一观点在课程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西柏坡大思政教育基地的”传统文化与历史文化传承”课程,通过系统化、体验式的教学设计,成功搭建了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这种将红色资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更为新时代文化传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样本。